案例:
小谨,女,16岁,高二学生。进入高中后,强手如云,小谨的成绩排名仅是中上,感受到来自父母和同学的压力后小谨更加用功学习,但考试成绩却不理想。不仅如此,小谨认为由于自己成绩不突出导致在学校得不到老师的关注,并且找不到知心朋友,于是很少主动与同学交流。她渴望得到家人的理解与支持,虽然父亲工作忙碌,收入不高,与小谨平常沟通很少,但父亲对小谨学习上的要求很严格;母亲虽然疼爱小谨,但是因为自己是“外来媳”,身体不好,只能在家接一些手工活补贴家里,在家中不被重视,对于小谨父亲的要求,母亲也不会干预太多。因此,小谨逐渐失去学习的热情,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。社区社会工作者在一次家庭走访中遇到了小谨,决定对小谨进行个案服务。在预估阶段,社会工作者只收集了小谨对自己的看法,就认定小谨信心不足。
问题:
1.在本案例的预估阶段,社会工作者还应从小谨的家庭层面收集哪些资料?
2.在本案例的预估阶段,社会工作者还应从小谨与环境的互动层面收集哪些资料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