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简答题]
背景资料:
某施工单位承担某新建航站楼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施工,甲是该项目的项目经理。
事件一:在信号传输线缆敷设过程中,施工单位将传输电压分别为70V、70V和100V的三根线缆捆扎在一起后敷设在一个开放式金属线槽内,将其中两根电缆从分线盒处用一根PVC保护管水平引接至两个相邻广播分区边界,再分别用PVC保护管引接至各自分区的扬声器。对金属线槽,施工单位用扁铜带进行了跨接。
事件二:甲在现场工作时,发现本单位一名高处作业人员未系安全帽帽带。经了解,因工期紧张,在该作业人员到达现场项目部后,其所在的作业小组负责人立即安排其进入现场,开展作业。
问题
1.说明航站楼公共广播系统应具备的播音模式。
2.针对事件一,指出施工单位做法的不妥之处,并分别提出技术解决方案。
3.针对事件二,项目经理甲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?
正确答案: 学习难度:

题目解析:

1.
应具备的模式为:自动广播、半自动广播、TTS(文语转换技术)广播和人工语音广播。
2.
不妥之处一:不同电压等级的线缆不应敷设在同一线槽内。
技术解决方案:不同电压等级的线缆应分别敷设,或在同一线槽中采用金属隔板分隔。
不妥之处二:不应使用开放式线槽。
技术解决方案:使用封闭式线槽。
不妥之处三:不应使用PVC管。
技术解决方案:使用金属管。
不妥之处四:不同分区的广播线缆不应穿入同一根保护管引接。
技术解决方案:分别穿人不同保护管。
3.
项目经理甲应采取的措施为:
1)要求该工人立即系上帽带,离开作业现场;
2)应组织对该工人进行安全生产培训,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安排上岗。对小组负责人
及相关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,提高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。
3)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复查,及时发现管理疏漏,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。
解析:
(1)根据《民用运输机场航站楼公共广播系统工程设计规范》MH/T 5020—2016,公共广播系统应具备的模式为:自动广播、半自动广播、TTS(文语转换技术)广播和人工语音广播等。
(2)根据不同流程、功能和服务对象将公共广播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分区,采用穿管水平敷设时,不同广播分区的线路不应穿人同一根保护管内。广播系统的传输线路应采用金属管、可挠(金属)电气导管或封闭式金属线槽保护。金属保护管耐热、耐压、防火性能好,既可保护线缆不被破坏,还可以起到绝缘屏蔽的作用。为防止信号相互干扰,广播系统中不同电压等级的传输电缆应分开敷设,不应穿人同一根保护管内。当合用同一线槽时,线槽内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分隔。使用扁铜带对金属线槽进行跨接可保持线槽的电气性能连续。
(3)为保证生产安全,对所有从事生产与操作的人员,都必须进行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的教育与培训,增强安全意识,减少人为失误。所有人员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安排上岗。
查看正确答案与解析
领取2024一级建造师考前押题
提示:我们将把押题资料以短信的方式发送至您的手机
一级建造师相关问题 直击灵魂考点,一一破解 查看更多
最新问题 直击灵魂考点,一一破解 查看更多
支付方式
  • 微信
  • 支付宝
支付金额3380.00元
我已同意在线考试题库网《服务协议》

请输入你的问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