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简答题]
1.试论述心理—社会治疗模式的渊源
2.心理—社会治疗模式的核心
3.心理—社会治疗模式的服务范围与局限性
正确答案: 学习难度:

题目解析:

1.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是最基本的个案工作服务模式之一。
美国史密斯学院的汉金斯 (Frank Hankins)在1930年首次使用“心理社会”这个概念。
1937年,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汉密尔顿(Gordon Hamilton)系统地阐述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有关理论。
1964 年,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霍利斯(F. Hollis)综合各种有关理论把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加以发扬光大,正式出版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代表作《个案工作:一种心理社会理论》 一书,把心理社会作为这种治疗模式的概括,强调这种治疗模式具有双重焦点,既关注心理,也关注社会。
2.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始终围绕一个核心: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之间的关联,包括内部的心理、外部的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三个方面。无论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,还是问题的诊断和治疗,心理社会治疗模式都从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着手,了解两者之间失去平衡的原因,并且找到建立新平衡的方法。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将个人与环境之间的这种关系概括为“人在情境中”,要求社会工作者既需要深入个人的内心,了解他(她)的感受、想法和需求,还需要仔细观察周围环境对他(她)施加的影响,分析个人适应环境的具体过程。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
(1)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。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为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, 涉及生理、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。这三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,共同推动个 人的成长和发展。
(2)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。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假设,服务对象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:不良的现实生活环境,不成熟或者有缺陷的自我和超我功能,以及 过分严厉的自我防卫机制和超我功能。
(3)对人际沟通的假设。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十分重视人际沟通交流的状况,认为它是保证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基础,也是形成个人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。
(4)对人的价值的假设。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坚持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,即使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,也具有自身有待开发的潜能。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目标就是 帮助服务对象发掘自己的潜在能力,促进自身健康的成长。
3.服务范围:
把服务对象放回到具体的人际交往的场景中,并把服务对象目前的内心冲突与以往的经历联系起来,才能准确揭示服务对象困扰产生的真正原因,并能够为其寻找到突破与转化路径的案主。
局限性:
专业属性较为模糊:心理学及社会工作、社会学的内容都广泛涉及,而对于心理、社会的双聚焦让整个分析不断泛化,极大增加了把握与操作的难度。
操作手法复杂且指引思路不够清晰:在直接与间接、反思性及非反思性治疗治疗技术下,以及三种不同的反思类型下的操作,手法内容过于繁杂,各手法背后的指引理论彼此之间关系也不够清晰,导致操作者对于自己的定位立场等都不能够清晰把握。
对于过往生命经验中影响过于重视,也就是对人格及潜意识部分的关注过多,导致在现实社会生活的当下的困扰与影响性因素着墨不多,有较强的精神分析倾向性。
整体而言,太包罗万象以至于失去了重点与聚焦。
查看正确答案与解析
领取2024高级社会工作师考前押题
提示:我们将把押题资料以短信的方式发送至您的手机
高级社会工作师相关问题 直击灵魂考点,一一破解 查看更多
最新问题 直击灵魂考点,一一破解 查看更多
支付方式
  • 微信
  • 支付宝
支付金额3380.00元
我已同意在线考试题库网《服务协议》

请输入你的问题